简体中文

【世纪能源网】赛拉弗总裁李纲:我们还要走很久,所以根本不着急

发布日期:2020年08月18日

光伏行业是个更新换代很快的行业,无论是技术的迭代还是企业的沉浮皆是如此。为了不被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淘汰,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在着急往前跑,都在拼命抢速度——融资要快,上项目要快,产品迭代更要快。行业很着急,江苏赛拉弗光伏系统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赛拉弗”)总裁李纲却暂时放缓了冲刺的脚步。“我们还要走很久,所以根本不着急。”李纲表示,慢下来有利于赛拉弗对市场做出更准确的判断,有利于赛拉弗技术的释放和迭代,更有利于企业收回投资成本。


专注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 好口碑赢得好业绩


赛拉弗成立于2011年,成立之初,创始人李纲就立志做“技术的创新者,做出不同的光伏企业”。近十年过去了,问起赛拉弗的情况,留给外界最深的印象仍然是注重技术研发,在生产规模上重质不重量。很庆幸,十年后的赛拉弗仍然保留了最初的模样。


对于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的专注,看起来似乎影响了赛拉弗扩张的脚步,但也让这家企业赢得了难得的好口碑。与好口碑相伴而来的,是赛拉弗近年来业绩的厚积薄发。


据统计,截至到2019年末,赛拉弗在全球40多个国家的出货量已经超过8GW。今年上半年,尽管全球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,但赛拉弗仍然和东南亚的ERS能源公司在菲律宾签下了183兆瓦光伏组件供货协议;和澳大利亚签下了50兆瓦的供货订单。


而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(2020)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(上海)展览会暨论坛展会上,又一次与全球知名光伏进口商和批发商Raystech签订了150MW光伏组件供货协议,这也是继今年6月两家企业签订50MW供货协议以来,再次携手布局全球分销市场。


此外,随着技术成熟和市场拓展能力增强,赛拉弗采取差异化策略,成立了“+光伏”项目小组,利用生产大组件的优势,把小组件充分利用,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应用产品,为产品赋能,优化客户体验。比如正在推广的一个车顶光伏项目,采用了叠瓦技术,一个两平方米的车顶,发电效率能做到400瓦,夏天每天可以发将近2度电,一方面可以让车载空调保持供电稳定,提高车内舒适性;一方面可以延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性。


还有一款智能窗户,每年出货量在100万片左右,每瓦可以卖到7、8美金。


大尺寸不等于高功率 行业亟需建立统一标准


面对赛拉弗这两年的飞速发展,已经在光伏行业打拼十余年的李纲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,依然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冷静,客观。在关心赛拉弗成长的同时,对于不利于行业发展的一些问题,SNEC期间接受媒体群访时,他仍然会登高而呼、直言不讳。


世纪新能源网:目前硅片端已经持续涨价多轮,您怎么看?


李纲:市场行为下,涨价和波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,大家心里要习惯。这轮涨价在预期之中,但涨幅比预期的大,预计会维持到圣诞假期前。因为届时国外开始迎接圣诞,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已经停工,需求量减少,价格自然会下降,希望条件允许的下游电站能够等一等。等不了的在12月30日之前,该并网的还是要并网,这也应该在投资方的预期之内。


世纪新能源网:今年上半年,组件的大尺寸之争一直是媒体热议的话题。您怎么看大尺寸组件?


李纲:大组件趋势势不可挡,但最终尺寸的确定,我认为在明年的展会上才能够最终决出胜负,才会有最终定论。现在客户把大尺寸和高功率联系到一起,确实是个误区,不是组件越大,功率越高,功率除以组件的尺寸才是有价值的。媒体和厂家一直把关注点放在尺寸大小不是多好的事。因为组件尺寸上去了,对安装工人的要求更高,安装成本也上去了,我不认为这是一个良性的竞争机制。


目前的市场上,每家企业都在推自己独特的东西,每家的标准都不一样,行业协会要行动起来,媒体要多呼吁,应该把行业整合起来,统一标准,这样可以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,这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同样的问题。比如18年年初投放设备,到现在基本全部报废,不算电池,只算组件,按照一个吉瓦一个亿的成本核算,差不多50亿的成本打了水漂,这对整个行业和社会资源来说,都是极大的浪费。就像外面跑的汽车,如果每个车轮子都不一样,轮胎厂就没法生产了。


组件尺寸的变化,这两年太快了。156的尺寸差不多活了十年,156.75两三年,158活了三年,158.75一年半,166还没大规模铺开,已经面临夭折。除了这些尺寸,还有161、163、166、168、197、182,未来一定还会有183、183.75等等尺寸出来,对这个行业来说,这是非常糟糕的。


我有一个朋友是做钢化玻璃的,向我诉苦,以前做组件玻璃,只有4个尺寸,有库存也不怕,都卖得出去,现在他家的仓库里有70多种尺寸,今年估计会超过100种尺寸。因为钢化玻璃是不能加工的,卖不掉就只能砸掉,所以现在玻璃涨价很正常。


技术迭代需要时间 静观其变伺机而动


世纪新能源网:对于这种标准不统一的问题,您觉得应该如何解决?


李纲:这是现今大环境下行业竞争的产物,暂无法解决。只能是各企业联盟或者国家出台相关标准来规范。


技术的释放和迭代应该是有期限的,应该容忍企业把投资成本收回来,但是目前的技术迭代已经完全不允许了,以前是四十年迭一代,两三年迭二代,现在是半年迭一代,行业没有联盟,缺乏指导,这都是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,需要行业协会站出来制定标准。


举例来说,14年参加德国展会,在斯图加特保时捷博物馆参观时,我看到的第一件展品就是80年前的保时捷汽车发动机,是纯电动发动机,比特斯拉早了几十年。不止保时捷,奔驰、宝马都有纯电动的技术,为什么人家没有在当时投放市场,是在有序的逐步释放,也让自己的投入逐渐回收,反过来也能反哺企业更好的发展。这才是一个行业的良性发展。


大家在关注尺寸变大以外,更多的应该关注怎么样让电池的效率更高一点,怎么样让硅片更薄一点,封装技术怎么样能再进一步,把成本再降下来一点,这个才是终端客户有意义的,而不是说再把尺寸做大一点,把小笼包做成鲜肉大包真的不是进步。


世纪新能源网:既然大趋势改变不了,赛拉弗会怎么做?


李纲:赛拉弗组件不依赖栅线,不依赖焊接,可以很好的兼容HIT,但比较依赖硅片尺寸,哪怕一点点尺寸的变化,都有可能导致整条产线报废。赛拉弗正在推的叠瓦技术,是高度定制化的产线,比较依赖硅片尺寸,在硅片尺寸没有最终确定之前,会暂时停一下,让子弹飞一会。


两点建议给同行,也是给自己:第一,既然大尺寸趋势改变不了,那就争取晚投资,在组件尺寸有了定论之后再出手;第二,很多尺寸可以做一些技术储备,先不着急上设备。


世纪新能源网:除了增大尺寸,您觉得还有哪些技术会在未来取得重大突破?


李纲:平价上网的到来,会在两三年左右的时间,让PERC变成前浪,TOPCon和HIT会成为新的技术方向,就看谁跑得快。这种技术下,电池片的效率会提升到24—25%左右。


电池技术的进步,会带动双面、叠瓦、焊接等技术随之进步。我觉得两年内组件行业的变化还是蛮多的,两年后再来参加展会,可能会出现1000瓦的组件。